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副校長李婧:融合中國和國際先進課程!由全國國際學校校長聯席會主辦,中國教育在線、上海外國語大學教育集團、51offer、上海思源教育集團協辦的“國際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沙龍”在上海交通大學隆重舉行。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近300位國際學校負責人、國際教育機構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參與。在沙龍現場,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副校長兼秘書長李婧做了《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課程和價值觀》主題演講。李婧副校長從
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歷史和概況、愿景、使命和價值觀、課程體系以及案例四方面與大家分享。
一、一所國際化的中國學校
“上海民辦包玉剛實驗學校(以下簡稱包校)是一所開創性的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學校。學校成立于2007年,是一所非營利的雙語學校,由包氏家族為紀念愛國愛鄉的企業家、政治家、慈善家,已故船王包玉剛爵士而創建。”李婧副校長稱道。
李婧副校長補充道,目前有超過1000名中外籍學生。學校提供小學至高中十二年制的學歷教育,融合中國和國際先進課程及教育理念。學校提供創新的雙向沉浸式雙語教育,倡導全人教育-致力于學生在智力、情感、體魄、社會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,培養學生成為熱心、有責任的世界公民。
據悉,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由包氏家族為紀念包玉剛爵士而創建。包玉剛爵士是愛國愛鄉的企業家、政治家、慈善家,曾在香港回歸的中英談判中起到重要作用,對中國的教育和慈善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。包玉剛爵士的修身置業格言“持恒健身,勤儉建業”已成為包校的座右銘。
二、核心價值觀:仁、義、平
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的價值觀是為明日中國創設學府,培養學業優異、價值觀正確和品格較優的未來棟梁之才。
李婧副校長稱,我們的使命:發展全人教育,我們的學生能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全面開發智力,提高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,樹立堅韌品格和積極態度。傳承中華文化,我們的學生能理解并領悟中國較優文化精髓,通識中國文學、歷史、哲學和藝術。拓展國際視野,我們的學生將掌握跨文化的知識和技能,著眼全球,成就人生。
“我們的核心價值觀:仁、義、平。價值觀教育為重中之重,價值觀教育融入課堂教育、科技、體育、文藝活動以及日常生活,中小學階段為價值觀和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。”李婧副校長稱道。
三、融合中國和國際先進課程
“我們的小學部為走讀,中學部以寄宿為主輔以走讀,提供IGCSE課程, 目前為IB學校。”李婧副校長稱。
據悉,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分為小學、初中以及高中部。小學部(1-5年級)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長寧區,實行走讀制。初中(6-8年級)和高中(9-12年級)位于上海松江區,采用傳統英、美國寄宿學校模式(走讀亦可選)。
李婧副校長稱,高中階段采用“國際+”課程,包括劍橋IGCSE、國際IBDP課程融合上海課程體系。小學和初中階段采用“上海+”課程,包括上海課程融合精選國際課程。
“我們包校的使命和理念分三大部分,全人教育、中國文化、國際視野。我們包校的使命和理念分三大部分,全人教育、中國文化、國際視野。全人教育,課外活動是重點,我們從下午三點半到五點,特別是在我們中學部有非常豐富的課外活動,學生可以選擇50多種課外活動,但是這個課外活動并不是像一片散沙,我們的設置非常有目的性,也很系統。關于中國文化我們也特別重視,我們是一所國際化的中國學校,我們的初中歷史課堂,其實講中國文化,怎么能夠讓我們十幾歲的孩子,包括我們的老師認為中國文化是有意義,其實就要做到中國文化是鮮活的,中國文化是能夠與時俱進的,中國文化是有現實意義的,除此之外中國文化也是世界的。我們其實希望在內容上能夠體現跨學科性,比如六年級,我們的中文課程講到了諸子百家,然后我們在歷史課上會分析諸子百家的淵源,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項目學習的形式,希望能力以學生課堂活動為中心做一些實踐活動。”李婧副校長稱道。
溫馨提示:國際化學校,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及招生考試情況,歡迎電話預約咨詢:400-9609-559或點擊【預約看校】咨詢!
免責聲明: 1.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,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,描述中涉及的“我”、“我們”、“我校”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。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;2.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,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,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;3.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,請聯系我們:2787266480@qq.com